新房裝修未結束,木地板縫里竟長出小蘑菇、墻面瓷磚空鼓、水龍頭生銹……面對這樣的裝修質量,市民謝女士找到了邳州市消保委。
不久前,謝女士找到邳州市一家裝修公司,雙方約定,以6萬元對謝女士的一處125平方米的房子進行內部裝修,其中瓷磚由謝女士采購,其它材料均由裝修公司采購。
最近,裝修臨近結尾,謝女士也已支付57000元費用,可一次無意中的發現卻讓她非常懊惱。“我上次來洗手間洗手的時候,無意中發現墻面的瓷磚有一塊凸出來了,我用手一敲,發現里面空鼓,然后我就檢查了兩個衛生間的墻面瓷磚,結果每個衛生間里都有三面墻是這樣。”謝女士說。
不光如此,謝女士還在三間臥室的木地板上發現了一些橙色的東西,一小堆一小堆地出現,就像小蘑菇一樣,尤其在地板縫隙處很多。剛開始,謝女士以為是散落的灰塵,可清掃之后沒幾天,橙色的霉菌又長了出來。謝女士趕緊查看了裝修公司用剩的木地板材料,發現上面布滿了霉點。此外,廚房的洗菜池水龍頭上也是斑斑銹跡,這讓謝女士有種被騙的感覺。
于是謝女士找到裝修公司尋求說法,對方表示地板問題他們會聯系廠家負責處理,洗菜池的銹漬也可以清除,但瓷磚空鼓,是因為謝女士購買的瓷磚有問題,而并非是他們的原因。對此,謝女士找到瓷磚生產廠家,得到了瓷磚的檢驗報告,證實瓷磚質量是達標的。謝女士要求裝修公司把所有空鼓的瓷磚敲掉重新裝修,但對方對此遲遲不予表態。謝女士表示:“我這還沒入住就出現了這么多問題,他們不給解決,我是不敢住這房子的。但現在小孩子要上學,我們等不起,就希望裝修公司能盡快給我們解決這些問題。”
隨后,邳州市消保委約談了裝修公司,對方堅持瓷磚空鼓并非鋪設原因,并且表示謝女士還差他3000元尾款,什么時候尾款結清,他們什么時候去處理地板及水槽問題。而謝女士認為,房屋裝修質量出現了問題,堅決不會支付剩下的3000元尾款。
9月7日,邳州市消保委來到裝修公司店鋪進行實地查看,并約來謝女士,面對面進行調解。而謝女士也做出讓步,愿意自己再次購買瓷磚,裝修公司負責重新鋪裝。但裝修公司表示,人工費他們愿意支付,但沙子水泥等這些材料費,他們不愿承擔。對此,謝女士并不接受,調解一度陷入僵局。
而讓人感到諷刺的是,在商家店鋪的一面墻上,掛著一張廣告牌,上面赫然寫著“先施工后付款,干不好不給錢”的承諾,并表示“真實本分不扯皮,業主掌握裝修主動權,不滿意不給錢”。而如今,面對出現的裝修糾紛,商家卻是“說一套做一套”,不先做好服務,卻追著尾款不放,著實“打臉”。
縱觀糾紛全過程,買賣雙方已失去基本信任。而謝女士按照工序節點把款項基本結清,是造成其維權難的一個重要原因,因為裝修公司不愿把進了腰包的錢再掏出來進行售后改善,這也是裝修市場出現的主要糾紛。但若不按工序節點支付,裝修公司也斷然不會同意。因此,實行裝修費用資金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。邳州市消保委秘書長孟軍表示:“針對裝修市場出現的這類問題,我們準備對邳州市所有的裝修公司試行裝修資金監管模式,裝修費用托管,這也是省消保委在2020年開展的一項新的工作,要求各地實行推廣。”
接下來,邳州將選擇一些行業口碑較好、規模大的裝修公司先行先試,“我們找一家有資質的、信得過的商業銀行,和這些裝修公司簽訂資金監管協議。消費者和裝修公司簽訂裝修合同以后,錢不再直接打給裝修公司,而是要進入銀行,裝修到什么程度,消費者驗收合格以后,錢再打到裝修公司帳上。如果在裝修過程中出現了質量問題,沒有解決的話,那這個錢就不能到你的帳戶,這樣就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,防止互相扯皮,對于規范整個邳州市裝修市場的長期發展來說,是有很大意義的。”孟軍說。